口述人物

金國重機 賺歡喜——林金國訪談紀錄

我是1956年(民國45年)出生在草屯鎮北勢湳仔(現今北勢里),媽媽生了三男二女,五個孩子中我排行最小,長輩最疼惜;大的(指哥哥、姊姊)都出去工作,小的(我)都黏在父母身邊。

鄉下人家種田,沒賺什麼錢,比較窮困。我國小讀中原國小[1],從小讀書都打赤腳走路上下學。去學校路上長滿草,冬天清晨時草上都會結霜,腳踩在上面凍得白白的,走到最後腳都凍麻了,有時候踢到石頭腳會很痛、流血,我也是摸一摸就繼續往前走。

清苦成長 西工起家

小學畢業(1969年)要讀國中(旭光國中[2],第二屆)時,爸爸說:「田裡工作這麼多,莫(臺語,音mài,意為:不要)讀啦!」當時我們家的田將近一甲地,種稻和菸草。我說:「人(臺語,音lâng,意為別人)都去讀書,我一個人在家,很奇怪。」那時都已經新生報名了,爸爸還在猶豫:「無錢啦(臺語,音bôtsînn-lah,沒有錢之意)!莫讀啦!」當時我大哥,在臺北做水電,有在上班,剛好在新生訓練前回來家裡,我跟他說了;他說:「沒關係,去讀,去讀,錢我給你。」那時註冊費好像是四百元,我就趕快去報名。去的時候,已經是新生訓練第二天,我吊車尾(臺語,音tiàu-tshia-bué,意為敬陪末座。剛好趕上最後一個上車。)才有辦法讀國中,否則就已經沒有讀了。

我國中畢業(1972年)後,一時不知要做什麼,村子裡有一間農機行[3],那邊缺人我就去學。沒多久,跟一個大我一歲的村裡同伴,他爸爸要帶他去臺中當學徒,而我爸爸沒答應我去,我拿著行李跟爸爸說要去,爸爸就拿一百元讓我當零用,就這樣我跟著人家到臺中當學徒。

我對讀書不是很有興趣,記憶力也不是很好,但是那個年代國中學歷比較不好找到工作,我還是想再念高中。到臺中後,我在農機行當一年學徒,感覺晚上沒事做,就想半工半讀,白天上班,晚上去讀書。於是(1976年)我就去讀大明中學電工科夜間部[4],註冊費用是三千五百元。

我雖然書讀不好,但是對機械方面很用心,讓我看過的,幾乎都記得,對機械我很有研究。高一那年結束時,班上舉行茶會,每個同學都上臺自我介紹、從事什麼工作等等。有一位同學約大我八歲,他在德隆沙拉油工廠[5]當廠長,提到公司在缺人,我就跟他說:「我是做農機的,你們工廠有在缺機械方面的人嗎?」他說:「有啊!在缺西工[6]。」西工就是專門在焊鐵的。我跟他說:「我去你那裡上班,『西工』我稍微會一些;『車床』[7],也稍微會一些。」他說:「你來,我告訴你一些注意事項,怎麼做就好。」

我在農機行兩年,第一年每個月薪水四百元,第二年升到八百元;(1977年)當我轉到德隆沙拉油工廠當技工,第一個月就有三千六百元,多了好幾倍。我不會的,同學會教,做了兩年後我高中畢業,隔年去當兵,老闆叫我當完兵還要回來,所以當了兩年兵後我再回到公司,一直升到副廠長,工作了十幾年,也在那時候結婚。

姻緣牽線 成慈濟會員

我當兵時在軍法組[8],看守所裡有個班長[9]信奉一貫道[10],平時吃素。我退伍時,他對我說:「要來求道[11]喔!」我跟他說:「我要跟你求道沒關係,但我不跟你吃素。」他告訴我:「沒關係,求道那天吃素就好。」我只好回答:「好啦!好啦!」後來,他通知我,哪一天晚上,在南門橋附近有在求道。他還提醒我說:「你要記得,頭髮剪一剪,鬍子修一修,那天要吃素。」

在公司大家都吃葷,我要吃素,怎麼辦?我那天中午就去買泡麵吃,晚上簡單吃素就去求道,那天清淨就好。人家邀我,我就去;有空就去,沒有空就沒去。那個時候要我每天吃素,我一定說:「不要!」他回我一句:「到時候你就知道,你自然會吃素。」我說:「怎麼可能?我那麼愛吃肉!」

我在工廠負責修理機械,有一個顧(臺語,音kòo,負責、照看之意)機械的歐吉桑[12]陳柳德,如果機械故障,就會叫我們去修理。那個部門的員工有好幾個,男的比較多。男同事就會起鬨說:「已經修理好了,你有女兒嗎?」陳柳德就說:「有喔!有喔!」

我心裡就記住:「好啊!他有女兒。」他家住二水,有次剛好大拜拜請客,他請公司裡的人都去。他跟老闆說:「我們二水大廟拜拜,整村子都在請客。」老闆說:「好,好。」於是全工廠的人都去了。

他女兒的同事、同學也都來了,那麼多女孩子,我不知哪個是他女兒。飯後看到有一個女孩子在收拾桌面的飯菜,心想:「可能是那一個。」之後,每次機械壞掉去修理,別人就又起鬨說:「你女兒呢?」陳柳德總是這樣回應說:「女兒上班啦!」他不會騎車,也不會騎腳踏車,放假時都要搭公車到火車站轉乘火車回二水。

有一次見因緣成熟,我對他說:「你女兒有休假嗎?」他說:「有啦,明天星期日,我女兒有休假。」我告訴他說:「好,我們明天也休假,我今晚載你回去。」就用機車載他回二水,也跟他女兒大約見一下面,說一下話,就離開了。

我聽說她是獨生女,有三個兄弟。心裡就想:「獨生女,很好,因為只有一個女婿,岳父、岳母比較疼愛;女兒如果太多個,女婿也難當,難免會比較和計較。」因為她的姑丈也在工廠上班,我就請他當媒人,她姑姑再找她的嬸嬸當媒人,我們就結婚了。當時(1980年)我二十四歲,太太陳琬愉二十二歲。

我們只有通信,沒有約過會;訂婚時也只去戴戒指,沒有邀出來玩。結婚那天,我問我太太:「妳不知道我是熊或是虎,怎敢嫁給我?」她說:「爸爸說好就好。」回娘家時,岳母(謝丹)問我:「慈濟功德會在花蓮蓋醫院,在缺錢,你有沒有要捐?」我也愛面子,岳母既然說了,當然說:「好啊,錢要怎麼繳?」她說:「每個人每個月一百元。」我說:「我又沒有每個月回來。」她說:「沒關係,我可以先幫你繳。」岳母是會員,有人會來跟她收錢。那時,大約是1980年(民國69年),我正式當了慈濟會員。

聽廣播開竅 當天改吃素

在沙拉油工廠工作到十一、二年後,我想自己當老闆,因為做過農機,就去烏日學割稻機、耕耘機,那是一家兄弟合夥開的工廠。兩年後,兄弟要分家,兩個兄弟都想留我,我不知該去哪一家,想想乾脆不做了,回離家近的草屯農機行,去問是否有缺人。

老闆說有缺工人,卻又說:「你已經結婚了,要養家活口,我們薪水不高,可能比較不適合你。」我說:「沒關係,你可以給多少就給多少。」他說:「好啦。」我把烏日那邊的工作辭掉要去上工,老闆卻說:「我們的薪水不高,你又結婚了,不要啦。」結果兩邊都落空了,只好暫時閒在家裡。

我大哥當時在砂石場開鐵牛拼裝車,砂石場的人到家裡來收錢,問大哥:「這裡有沒有人會焊接,修理機械?」我大哥說:「我弟弟可以,他剛好閒著。」於是,我就去坪林的砂石場工作。

修理機械的薪水還好,只是看到他們開拼裝車的,從烏溪邊載砂石回到砂石場,吃過午飯就在橋下睡午覺,我卻要利用中午時間去修理採砂機,領的錢還比他們少。心想:「我也會開車,何必這麼累?」就跟老闆說我也要開車。

我買了一部大臺的鐵牛拼裝車載砂石,後來又去粗坑的砂石場,邊開車邊聽李俊男[13],也就是藥惠法師講經,他是學藥的。(1991年)有一天,聽到他說,人本來就是吃素的。第一,吃素的牙齒跟吃肉的不一樣,人的牙齒跟羊、牛一樣是平的,這點我認同;第二,吃素食的腸胃跟吃肉的腸胃不一樣。吃肉的狗、熊、虎等動物,腸子短,拉出來的大便很臭;吃素的腸子很長,他說,人的大腸加上小腸,差不多七、八米長,葷食在腸子裡滯留的時間長,容易長東西,等到痛、流血、不通了去檢查,如果是大腸癌,差不多是第三期了。我是很怕死的,就聽進去了。第三,吃肉的人,過一天是二十四小時,吃素食的也是一天二十四小時,但是吃肉的要還,吃素的不用還。一樣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過日子,是選那種要還的,還是不要還的?要還,不是吃人一斤還一斤,說不定要還兩斤,因為要連本帶利。

我嚇死了,我才不呢!那天聽了後,中午在砂石場就想吃素了,怎麼辦?就吃肉邊素,魚、肉都不夾了。下班後,我把聽到的說給太太聽,跟她說:「不要吃了。」她說:「好啊,就不要煮了。」所以我就從三十五歲開始吃素。

聽分享受感動 開始學習當志工

我後來買了一輛十輪的卡車到烏溪橋下的砂石場載砂石,1991年(民國80年)大概是三、四月的時候,有天早上出門時,太太告訴我:「下午一點半在臺中市的東峰國中有演講[14],你可以來聽嗎?」她是從靜淇[15]師姊主持的廣播節目《慈濟世界》聽到的;琬瑜問我去不去?砂石場的機械是一直在運作,卡車必須一部接一部去載,不能休息,我就跟她說:「不行喔!」

或許是因緣具足,中午吃飯時老闆說:「下午機械要修理,你們『走車的』(臺語音tsáu-tshia-ê,意為以開卡車為業的人)都要休息。」我馬上跟太太說:「今天下午休息,把小孩子都帶去聽。」那時老大才十歲,老二八歲。

那一場講座我聽得感覺很好,有《無籽西瓜》──臺北的紀媽咪[16],《路邊的董事長》――林永祥師兄[17],他是賣襪子的。結束後大家都在收拾場地,慈濟志工林美蘭[18]在臺上說:「大甲組、南投組,還有臺中組的⋯⋯」我跟太太說:「有南投組的喔!聽得這麼好,我們也來當志工;我來問問有沒有電話,看要怎麼做。」我走上司令臺,說:「小姐,小姐,妳剛才有說到南投組的,有電話嗎?」

她看了我一下,從皮包拿出小冊子翻,告訴我說:「這都是南投的。」我一看差不多有八、九個人,我從旁邊的紙箱撕了一張紙板,把這些電話都抄下來。這裡面只有一個姓林的林容愉師姊,是住在中興新村的委員。我也姓林,所以就打電話給她說:「林小姐,我想做慈濟委員,請問要怎麼做?我去妳家,妳講給我聽,好不好?」

我太太在旁邊說:「不是你想做,就可以做。」我在跟人家講話,她也插嘴。我忍不住回她說:「我做沒有錢的,還需要什麼條件嗎?」林容愉說:「我今天晚上要載小孩不方便,你打電話給張河圳師兄。」我就打電話給他說:「張先生,我想要當委員,不知要怎麼做?我去你家,好不好?」他說:「好。」我跟太太就去找他。

張河圳說:「要募款,專款專用。」募款有三種用途,國內有濟貧、建設和國外賑災。他說,募款時要寫捐款人的名字、身分證字號和住址、電話,還要問對方想捐的項目,他每個月再來收錢,又拿慈濟的刊物給我看,叫我去招募會員。

要找誰募款?慈濟功德會在花蓮蓋醫院,這裡沒有人看過,我就找最親的兄弟、姊妹。大家都是生意人,平時不會想捐錢,但是我這個弟弟在勸募了,他們就勉為其難,五個人就繳五百元,八個人就繳八百元。我告訴他們:「功德要做來囤,做好事、有好報。」那時不知怎麼說慈濟,只知道有在花蓮蓋醫院。經過一年,我就招募到四十五戶。花蓮在授證委員,張河圳叫我去觀摩,那是在花蓮授證的最後一次,隔年(1992年),我和太太在臺中舊分會[19]受證,法號惟松。

環保據點 遍地開花

因為景氣的關係,砂石場的承包金降低了,開砂石車划不來,我會開挖土機,就回家開工程行,換做營造業。我負責施工的部分,包括挖地基、做水溝基礎,自己有專業的挖土機、小山貓和卡車運送。

我在勸募時,上人就在提倡環保[20]了,可是我們草屯組的,是在1993年8月才開始大家一起做環保。那時候是利用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日,在草屯鎮公所前廣場[21],每次大概都有二十個人左右。我的車子給慈濟用,由我開車載環保;後來大家集資買了一部三噸半的小貨車,給簡棋煌[22]師兄開。我當時還是以事業為重,所以有空就去載,沒有空就沒去。

有一次環保日的傍晚,我做完工要回家,經過鎮公所,那時已差不多要暗(臺語,音àm,天黑之意)了,遠遠看到一個人拿著掃把在廣場上掃地,仔細一看,原來是簡棋煌師兄!每個人都回去了,只有他一個人默默地在整理場地,因為隔天一早,鎮公所的人就要來上班,要把場地歸還。看到他這樣在做,實在讓我很感動;不忍心讓師兄一個人孤單地做,從那之後,除非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,不然,我一定會去做環保。

差不多兩年後,回收的東西越來越多,鎮公所前的廣場太小,加上地面難免會留下油漬,塑膠袋又常常到處亂飛,鎮公所是公家辦公的場所,於是有人提議,找一個地方來做。組隊(草屯組)裡有人就說:「是不是可以去找福元批發倉庫[23]的經理借場地?」因為福元的經理很護持慈濟,如果慈濟辦活動要借場地,他都會願意。

簡棋煌師兄去找經理,很順利就借到停車場。福元批發倉庫的停車場很大,我們在靠西北角的地方,用竹竿撐著黑網,不會影響到顧客停車,也是一個月做一次。後來,社口(彰化縣芬園鄉社口村)的志工回到自己的社區做環保,他們是一個星期做兩次;新庄仔(南投縣草屯鎮新庄里)的志工也回去他們自己的地方做環保,他們是一個月兩次。

剩下來的人就想,在別人的地方做環保,每次都一定要清理完才能走,加上上廁所不方便,吃中餐時更是克難,都用紙板架在塑膠籃上面當餐桌。有人就說:「我們回去草屯聯絡處[24]做環保吧!」(2005年)就在聯絡處旁的空地做環保(草屯環保站)[25],直到南埔環保站啟用,我們才回到南埔。每一次的變動都是好因緣,能接引更多人,從開始一個地方做環保,擴大到南埔、草屯、新庄和社口這四個環保站。

規劃南埔環保站 用心加貼心

說到南埔環保站的成立,就要從一位發心的女士說起。這位女士大德看到慈濟在各地的環保站,都有那麼多老人家在做環保,就想也為地球盡一點心力,於是想找一塊地蓋環保站給大家耕福田。她透過仲介找到南埔環保站這塊將近五百坪的地,發現錢不夠,將地貸款,把地捐給慈濟,自己負擔利息,直到本息還清。

這位女士跟梁世建師兄[26]熟識,土地移轉後,梁世建把這件事情告訴組隊長莊佳賢(和氣隊長)和彭秀蓁(和氣組長)。組隊長都說:「這塊地要規劃的話,就要找阿國(林金國)。」他們來找我,我回答:「可以啊!」我從接觸慈濟,都在做環保,又會開挖土機,所以基礎、擋土牆都由我來規劃。

在這之前,也就是南埔農地重劃[27]後,我二哥介紹我去標購到一百坪的畸零地,剛好跟這位女士捐的地連在一起,可以併用,也就是現在停車和放兩個大水塔的地方。地是兩面路(臺語,意為位置兩面各有一條道路),因為面向堤防的路地勢較高,加上回收的東西多,就決定以堤防路為正門。

兩條路地勢不一樣高,換句話說,這塊地是斜的,所以要囤土,也要做擋土牆。要囤免費的廢棄土必須等待機會,進度就慢;要快就要用買的,但要花很多錢。有一天,我太太說:「不要再等囤土了,就來格窟仔(臺語keh-khut-á,挖窟窿、坑洞之意)。」我想想,可以喔!就將地勢比較低的地方隔成窟仔,南埔環保站共有十個窟仔,在地面以下兩米深,很少見。

我連晚上睡覺都在想,要規劃環保站,廚房要設在哪裡?廚房是煮呷的(臺語,音tsú-tsiah-ê,意為煮食物之處),一定要在風頭(臺語,音hong-thâu,意指上風處),不可在風尾(臺語,音hong-bué,意指下風處)。環保站做分類時,多少會產生灰塵,如果廚房設在風尾,門一開灰塵會跑進去,不衛生也不安全。

分類場所要怎麼設?如果向東,早上陽光會照到環保志工;向西的話,志工只在上午做環保,太陽西照時,志工就休息了。環保站的位置是吹北風,北邊的門一打開就很涼,通風好;如果光線又好就會省電,所以一定要挑高。要挑高我就想到,環保站的鐵料如果都買全新的,一定要花很多錢,不知是否有二手的?

梁世建師兄告訴我,霧峰有一家回收工廠要拆除,大概有二、三十支八、九米長的鋼骨,因為二手的比較便宜,於是我將所有的鋼骨都買回來。要把鋼骨裁剪掉也可惜,乾脆全部用,再來規劃兩個樓層,從三分之二高處,大約六米高的地方隔開,規劃一間三米高、十八米長、十二米寬的佛堂,其他部分挑高做分類場所,比較不會悶熱。

巧思雨水收集 省水電還得獎

把鋼骨架好,突然間發現,鐵架這麼高,下雨的時候,雨水直接流到水溝很可惜。於是就想到,在男女眾廁所上面有個平臺,就用來放水塔;另外一邊,鋁罐回收區上面也做一個平臺放水塔。沿著屋簷裝上集水槽,從屋頂流下來的雨水可以集中,再經由水管引到水塔裡面。這樣一來,沖馬桶或洗手套、洗地板的水應該夠了,而且水塔放得那麼高,水的沖力大,不用裝加壓馬達,這樣也省電,就開始規劃。

在社口,有位米粉工廠的老闆娘是沒有受證的慈濟志工,她請我去工作。跟我說:「阿國師兄,我們有好幾個十噸的塑膠桶,都有小裂縫,會漏水,給你們回收好不好?」我說:「好,好,好。」我從桶裡面,在有裂縫的地方貼上不鏽鋼片,用螺絲鎖起來,塗上矽利康,再從外面圍上一圈鋼板補強,就不會再漏水,即使漏一點點也沒關係,就很好用。目前有九個水塔,外加一個容量六噸的地下水窖,全部裝滿可以到達九十五噸,足足可提供環保站四到五個月使用。

南埔環保站每週一、三、五是環保日,每次大約有六十位環保志工,兩個月大約一千四百人次,除了廚房用自來水,其他如上廁所、洗手、洗手套和洗地板、澆花等都用回收的。水費在三百元上下,比一個家庭還省,一般家庭大概也要四、五百元。我們還得到經濟部水利署頒發省水獎[28],有獎品和獎盃喔。

好好做 厝邊隔壁逗相報

南埔環保站全都蓋好時,我想:「環保志工要從哪裡來?」草屯、社口、新庄環保站都有固定的人做環保,我們這裡多了一場,人要從哪裡來?

太太聽我這麼說,回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,她說:「只要我們好好的做,志工會自己來。」我們做給人家看,志工就會來,聽她這樣說我就安心了。環保站開始運作後,真的,我們這樣做,志工回去口耳相傳比較快。他們都邀隔壁鄰居:「慈濟那邊很好,在那裡做環保,九點半有點心可吃,十一點半就可以回家睡午覺,很好。」一個傳一個,人就多起來了。

南埔環保站是一個互愛、三個協力[29],剛好星期一是協力一、星期三協力二、星期五協力三,三個協力輪流煮香積。環保站運作到今年(2020年)的10月9日剛好九年,其中有很多特色,是透過很多人合力完成的。

環保入門 福(壺)很多

環保站建置好之後,有一次,我經過南埔的社區,看到一根電線桿上面掛著五個茶壺,每個茶壺裡都種了花草,有個人拿著水管在澆水。我問:「這根電線桿上掛著五個茶壺,是什麼意思?」他說:「五福(壺)臨門。」

哎呀!咱的(臺語,音lán-ê,意為我們的)環保站也可以!環保站在鄉下,也回收到很多茶壺,大的、小的、不鏽鋼的都有。「我也來掛,你要來環保站幫阮(臺語,音guán,我們之意)看看。」我在環保站正門的兩側各掛了七支茶壺,一邊寫上「福、從、做、中、得、歡、喜」,另一邊是「慧、從、善、解、得、自、在」。那個人掛五支叫「五福臨門」,這裡共有十四支,叫做「福(壺)很多」。

我跟志工們說:「來做環保是福很多,福從做中得歡喜,來做環保要歡喜才有福,沒有歡喜就沒有福;慧從善解得自在,來這裡做善事,不可能永遠平安,不平安的時候要善解。」要想說:「還好,重業輕報。」大家都會感冒,不能說我都來做善事,怎麼會感冒?要善解才會自在,自在才會福慧雙修。

從臺灣省政府退休的李瑞杉師兄,他的興趣是寫書法,環保站的靜思語都是他寫的。他在回收的木板上刷上白色油漆,寫上靜思語,分別固定在河堤的水泥柱上;他也很有創意,看到回收的CD片,把它們串起來,風一來,CD片就會旋轉;第二代就用電風扇的葉片,中間串起來,風一來就會轉;第三代換成腳踏車的輪子,把輪框綁起來,再綁上葉片,又大又轉得快,我們都稱他為「風車爺爺」。這些風車跟靜思語一樣,也固定在河堤的水泥柱上,從中正路沿著河堤進來,風車在轉,又有靜思語可欣賞。

愛物惜福 巧運用有智慧

環保站裡,分類好的東西放在十個窟仔裡,也是很少人用的。環保志工把分類好的瓶瓶罐罐分別倒進窟仔裡,靠近人站的地方會比較快滿起來,我用挖土機壓平再推到後面,每個窟仔就可容納一部十七噸大卡車的載量。挖土機是我家的,免費放在這裡使用。

雨傘推車也是一個特色。從分類場所到窟仔有一段距離,我用回收的鐵架焊接成一部大推車,上面固定一支大型的傘,就變成「雨傘推車」,一次可以擺上七、八個塑膠簍筐。環保站有四部雨傘推車,不但節省人力,也可以遮太陽、遮雨,不會影響工作;還有活動式的遮陽棚,是用四根兩米半高的鐵架,下面焊上四個大輪子,上面用大概四米長、三米寬的鐵架圍起來,裝上鐵皮屋頂,再掛上塑膠繩隔熱,又大又漂亮,下雨天要做分類,可以來回移動繼續做。

臺北有一位師兄的老家在南埔環保站附近,三年前花將近四萬元買了一棵羅漢松來種。兄弟要分家產,羅漢松分在弟弟那裡。他找到買主轉賣,叫我開挖土機去挖,後來因為價錢談不攏,就不賣了,捐給環保站。他跟我說:「你挖回去要種,我會去看。」我說:「會,隨時歡迎你來。」他們夫妻都有來看過了。那棵羅漢松很特殊,一層一層的,上人也有看過。我在導覽時會說:「上人說,環保站是道場,我們的道場也有護法,是『羅漢』在護法。」

為了不要汙染環境,電冰箱、洗衣機等大型家電紙箱裡的保麗龍,我們都會回收後交給環保局的清潔隊去處理,這是沒有錢的;保麗龍杯、保麗龍餐具等,因為很蓬鬆、很輕,一公斤才十塊錢,一般的環保站和資源回收廠商都不回收,當垃圾丟掉,我們這裡有回收,半年或一年才賣一次,一整窟滿滿的,大概也只賣到兩、三千元。

再來是玻璃瓶,很佔空間、很重,也很危險。南埔環保站的玻璃瓶分三種顏色:白色,透明的;咖啡色,像維士比;還有綠色。廠商說,我們如果分好,價錢會比較好。單價雖然不高,但一部車賣起來也有好幾萬元。很多環保站都會載玻璃瓶來給我們,甚至資源回收商也會免費送給我們,載回來分類再拿去賣,所以連回收商都不喜歡回收玻璃,我們做得比回收商還要完整。

南埔環保站成立以來,可能已經有幾百個海內外團體來參訪過了。大家會來看,是因為我們的環保站做到完全化。有團體回來臺灣或到花蓮,上人都會告訴他們:「如果還有時間,要去環保站走一走。可以去彈簧床的環保站,或是福很多的環保站。」上人說的就是南埔環保站。因為掛了很多茶壺,而且是用彈簧床的彈簧做圍籬。

有一次我到臺中開會時,請教別人,「環保站用什麼做圍籬,可以省錢又方便?」有人建議我,可以用彈簧床的彈簧。我想想,可以喔!有人要搬家或換床組時,都會有不要的彈簧床,我們就去載回來,把外層用切割機器切開再剝掉,剩下裡面的彈簧,一整件四四方方的,剛好可以拼起來做成圍籬,既通風又可分內外。

祖孫說唱推環保 希望地球會更好

上人來的時候,我都跟上人說:「感恩上人,您都幫我們宣傳!」常住師父也知道,都會帶人來這裡看。一臺小車九人座也好,大巴也好,曾經有十一部遊覽車分兩天來,是海外慈濟人來臺中參加營隊的。

我們有分動線,很多人在帶。我的五個孫子也會帶動唱:「今日做環保,明日會更好,家家幸福就沒煩惱;一雙手做環保,子孫環境一定好;一顆心做環保,拯救地球要趁早,要─趁─早─好不好?」大家會說:「好!」詞是一個志工寫的,我們把它背起來。

國語唱完還會用臺語唱:「臺灣、臺灣環保志工真正好,厝邊隔壁攏呵咾(臺語,音lóng-o-ló,皆讚賞之意),咱要認真做環保,子孫代代沒煩惱,咱的環境也一定好,一—定—好—,好不好?」大家都說:「好!」接著又說:「有打噗仔(臺語,音phahphók-á,拍手叫好之意)的,恁兜(臺語,發音:líntau,你家之意)好額人(臺語,音hó-giah-lâng,有錢人之意);沒有打噗仔的人,恁兜開銀行!」大家都鼓掌,這樣就把氣氛帶動起來了。

參訪後我們會問:「感覺怎麼樣?」大家都很讚歎地說學習很多,包括環保站的特色和帶動方式,都值得一看。所以,來參訪的人真的很多,大家都收穫滿滿,回去也會互相宣傳。

以身行帶動 全家做環保

我有兩個兒子,有個女孩子要介紹她的朋友給我小兒子,朋友問介紹人說:「那個男孩子在做什麼?」她說:「他們家在開挖土機。」她的朋友說:「開挖土機的,不要!」這位女孩問:「為什麼?」她的朋友說:「開挖土機的,檳榔、菸、酒、賭博樣樣會!」這位女孩回答:「他們家雖然是開挖土機,可是家裡吃素,爸爸、媽媽都是慈濟人。」她的朋友就說:「好啊!介紹看看。」見面之後覺得不錯,帶回去給父母親看,她媽媽一看到就說:「好!」

我們今天有做慈濟,自然有形象;我兒子不吃檳榔、不喝酒,因為我做給他們看。我一直交代他們,人家請你吃,請你喝是不用錢,上癮之後,換你要買來請人家。不抽菸,就跟人家說:「不抽」就好了,我都這樣教他們。

我跟兩個媳婦說:「妳媽媽當初嫁給我的時候,我也不希望她上班,帶孩子很辛苦,晚上常睡不好,白天又要上班。我也希望妳們生了孩子之後,要顧家,也要顧孩子,不要去上班,一、三、五早上來做環保。」

兩個孩子繼承我的事業,每個月領薪水,兩個媳婦雖然不上班,每年我也會給她們獎金。她們很聽話,每週一、三、五做環保,大媳婦星期二還去學校裡面當大愛媽媽[30],當司儀也當音控,多項全能。環保站裡最年輕又最正常到的,大概就是我的媳婦了。「你看,阿國的兒子、媳婦、孫子都會來做環保。」我們做給人家看,人家也都會看。

錢夠用就好 做志工最快樂

我是聽上人說法,錢是人人愛,錢賺再多也帶不走;帶得走的,只有功德跟罪惡。曾在網路上看到一句話:「有錢也是苦,沒錢也是苦;什麼不苦?知足的人不苦。」我應該要知足,身體還很健康,可以付出就盡量付出。

錢,我不是很多,夠用就好。該賺的時候去賺,該做志工就做志工,這樣的人生很快樂。到這種年齡,事業就交給年輕人去做,我應該要為未來要去哪裡打算,不要跟錢糾纏。那麼拚做什麼?千拚萬拚又帶不走,花不完的還不是留給子孫!來做志工,不是很快樂嗎?

每個人的興趣不一樣,叫我拿筆、打電腦,我也不會,我不是那種人才。但是布施體力行動,開車載回收、搬東西,比較適合我。曾經有人問起我的事:「阿國在開挖土機,可能最近都沒有工作,才在撿回收賣。」我不會去理會。我做我高興的,我載回收、撿回收不但沒有錢,還用自己的車,自己付油錢,我做得非常歡喜。

一路做環保將近三十年,我最大的收穫就是,很清楚知道什麼叫做「資源」,什麼叫做「垃圾」。最近幾年,我受邀到各社區宣導環保的時候,發現很多人都不知道「資源」和「垃圾」的分別,不是全部丟掉當垃圾,就是全部丟到資源回收。

還有,一般人都不知道塑膠的分類已經到第七號[31],有的有毒,有的沒毒;有的可加熱,有的不能加熱。哪些塑膠可微波?不知道,所以要去宣導。我到各地宣導環保,也做環保,都是用歡喜心。我要賺沒有錢的,而不去賺有錢的。

逢大災 挖土山貓有大用

九二一地震時[32],我也是受災戶,房子內外都受損,卡車也被壓到。遠遠看到南投酒廠火焰沖天,心想,這場災難這麼大!太太告訴我,災難這麼大,出門要穿藍天藍褲。我將挖土機開上拖板車,開到外面看是否有哪裡需要幫忙。到南埔將軍廟[33]時,看到往埔里的路已經扭曲變形,遠遠有人跟我招手,說:「開挖土機的,趕快啦,裡面有人還活著。」我一看,四樓房子剩下兩樓,只有三、四樓還在。他們用手在敲水泥牆壁,我靠過去問:「人在哪裡?」聽到「咚咚咚」的敲擊聲回應。

我趕快叫我孩子將另外一部挖土機開過來,一部用來破碎,一部用來挖,終於順利把人救出來,送上救護車,還好沒有受多大的傷。旁邊有一個女人又說:「開挖土機的,我媽媽已經救出來,還有我爸爸。」我說:「妳爸爸在哪裡?」她說:「我不知道耶!不知被震到哪裡去?」我想如果要把整棟樓房都敲碎,要到何時?所以我問她:「妳爸爸睡哪一間?」她說:「二樓靠近陽臺那一間。」我用挖土機從陽臺將鋁門窗破壞,就看到彈簧床上面躺著一個人,被三樓的樓板整個壓住。再用挖土機從彈簧床底下破壞,將床勾住連人拉出來,人都已經僵硬了。

我就這樣開著機具到處去,來到草屯公園,鎮公所旁往埔里的路,路面上下落差很大,有人臨時用級配[34]囤平,經過的車子輪子會空轉,我就去維修,顧著那條路,讓救災的車輛、民眾的車子可以順利通過。就這樣在外面跑了兩天,後來就投入慈濟組合屋的建設。

八八風災[35]時聽到新聞報告,林邊[36]地區受災嚴重,很需要小山貓搶救災區。我和一個師姊的先生,各自出動一部小山貓,我用卡車載著兩部小山貓,一早就出發到林邊集合,等候分派工作。在那裡兩天,除了用小山貓,也用人力幫忙清除淤泥。後來慈濟在杉林大愛園區[37]要蓋永久屋,聽到羅明憲師兄呼籲,需要小山貓去幫忙推土,也去了好幾天,需要用到的機械,我都有去支援。

環保永續 要有人一起來

我開「金國重機行」已經三十年了,原來是工程行,後來兒子改成重機行。環保站的環保車是大家募錢買的,都用我的行號、我的名字。

做慈濟,不管做哪一項,賺的是歡喜心。我會跟兒子說:「我今天要做環保,不跟你們去工作。」我可以帶很多人去載回收,人家會說:「阿國也有來做。」給人家向心力,大家都會說:「我也要去環保站,人很多。」如果大家都說:「我今天沒空,我要去工作。」這裡就寥寥無幾,就做不下去了。

環保站要的是永續經營,總是要有人來,人來了,就膨膨大(臺語,音phòng-phòng-tu,發展很快之意)了!

【註釋】


[1] 中原國小:1953年(民國42年)8月20日,創立於土城國校中原分班。班址在中原里永和宮集會所。(一年級三班),1954年9月,奉准獨立為「中原國民學校」(一年級四班、二年級三班,全校計七班)派林耀東先生為本校首任校長,以拓荒者精神整頓校園增建簡陋教室,升學率聞名中部。資料來源:南投縣草屯鎮中原國民小學網站。https://reurl.cc/j7x6m1(2020年7月31日檢索)

[2] 旭光國中:南投縣立旭光國民中學,成立於1968年(民國57年)8月,時值政府推展教育革新,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之際,學校設立於草屯鎮富寮里現址,收受富功、中原、土城、平林、坪頂、雙冬等國小及部分草屯國小和僑光國小之畢業生。2001年8月,經奉南投縣政府核准成立為旭光中學,是南投縣第一所完全中學,也是草屯鎮第一所高中。資料來源:旭光高級中學網站https://reurl.cc/avr6el (2020年8月4日檢索)

[3] 出售小型農用機械的店,如割草機、消毒噴霧機等等。

[4] 大明高中:1964年(民國53年)創校,設有國中部、高中部普通科、暨高職部。資料來源:大明高中網站。https://reurl.cc/Nj3O25 (2020年7月31日檢索)

[5] 德隆製油廠股份有限公司,1960年(民國49年)2月核准設立(工廠設在臺中的進化路,後來到梧棲買地擴建),2011年解散。資料來源:臺灣公司網https://reurl.cc/k0l8dG (2020年9月17日檢索)

[6] 西工:就是焊接師傅,也就是鐵工。西工師傅還要會十八般武藝,包括操作天車懸吊重物,裁切鋼板形狀、製作看板或組裝鐵門,全難不倒西工師傅。西工專門處理金屬鋼鐵的相關工作,因為是從外來的技術,所以就有了「西工」的這個名稱。資料來源: ETtoday新聞雲 https://reurl.cc/KkZRW9 (2020年7月31日檢索)

[7] 車床,車床是主要用車刀對旋轉的工件進行車削加工的工具機。在車床上還可用鑽頭、擴孔鑽、鉸刀、絲錐、板牙和滾花工具等進行相應的加工。車床主要用於加工軸、盤、套和其他具有迴轉表面的工件,是機械製造和修配工廠中使用最廣的一類工具機。資料來源:每日頭條。原文網址:https://reurl.cc/GrVM5v(2020年8月20日檢索)

[8] 軍法組:為貫徹軍中人權及軍事審判獨立的精神,軍事審判法於2000年完成修訂,原先屬於馬防部幕僚單位的軍法組,於2000年10月2日正式改制獨立,歸屬北部軍事法院管轄,並分設馬祖分院與馬祖分院檢察署兩個單位。

[9] 班長:為軍中中士官階的職務之一。

[10] 一貫道,發自中國山東,是華北地區九百餘種民間宗教之一,最初只是侷限於青州一隅的小宗教,自1930年代,張天然、孫素真同領天命之後,才迅速發展起來。1945年底,鮑炳森、陳文祥、楊依文三位前人來臺傳道,在宜蘭開設天德壇,隨後於臺北市開設歸元本壇。是年年底,一貫道受到國民政府的打壓,天德壇就此消失。一貫道在地化的重要指標,一是在本地人家中安設佛堂,二是興建大廟。佛堂的設立,代表一貫道在地化的開始;而大廟的興建則代表了在地化的完成。此外,由於一貫道特別的飲食習慣,產生了學生伙食團,吸引不少大專青年信眾,有助於一貫道素質的提升。1987年,國民政府為緩解民主化的壓力,宣布解除對一貫道的禁令。

[11] 求道:「求道」儀式是一貫道道親自我身分人同的宗教儀式,也是進入一貫道必要的門檻,經過此一儀式後,才可算是一貫道的「道親」。資料來源:一貫道研究https://reurl.cc/AqEXyQ(2020年8月7日檢索)

[12] 歐吉桑(日語おじさん)是對中年、老年男子的稱呼。資料來源: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。https://reurl.cc/m9ddl7 (2020年8月13日檢索)

[13] 李俊男:即聖心法師,本名李生傳,原為知名廣播主持人,李俊男為其藝名。法號聖傳,字藥惠,人多稱藥惠法師,生於1936年,2009年9月圓寂。創五聖堂、佛陀照明天下功德會、報恩雜誌社等,以建立孝道世界與製藥為弘法方針,是少數運用電視媒體弘法的宗教家之一。資料來源:人間福報https://reurl.cc/rxzXxr(2020年7月30日檢索)

[14] 1991年臺中舊會所尚在整修,借用東峰國中開會,會中有紀媽咪和林永祥分享,與證嚴上人開示。(陳琬愉口述補充)

[15] 李惠瑩:慈濟志工,法號靜淇,大愛劇場《紅塵驛站》是靜淇的人生故事。1986年4月8日開始中廣臺灣臺每週一到週六早上六點半到七點播出「慈濟世界」,由李惠瑩製作主持。中廣臺灣臺收聽範圍是大中區,兩個月後,中廣又提供寶島網每週日半小時調頻時段,全臺灣都可收聽得到。資料來源:《慈濟月刊》第587期「回首音緣路,大愛廣播30年」2015年10月發行。https://reurl.cc/7oXmAd (2020年8月19日檢索)

[16] 紀媽咪:臺北慈濟委員紀陳月雲,證嚴上人賜法號「靜暘」,著有《無子西瓜》一書,慈濟志工暱稱為紀媽咪。

[17] 林永祥:《路邊董事長》是一部以描寫慈濟志工林永祥的真實人生電視劇,故事描述一個離不開賭博,忘記妻兒生活需求的男人,與太太葉鑾鳳經歷人生大小考驗,越老越懂得相互珍惜。

[18] 林美蘭:大愛劇場《路長情更長》敘說慈濟志工林美蘭的故事,林美蘭小時候家庭經濟優渥,後因媽媽好賭,三番兩次被人追賭債,逼得離家逃債,全家也因此分離各處,林美蘭是孩子中的老大,所以要承擔顧弟弟妹妹的責任,高中只讀到高二就輟學開始打工,協助家裡的經濟。二十三歲時與王萬發結婚,自己經營委託行,1980年接觸慈濟後,慢慢就將事業收起來,全心投入慈濟,從承擔訪視、組長、活動組、國際賑災等功能,是中區非常資深的慈濟委員。

[19] 臺中舊分會:現今之慈濟民權聯絡處。(臺中市西區民權路314巷2號)

[20] 1990年8月23日,證嚴上人應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之邀,於臺中新民商工演講。清早出門,見夜市收攤後,街上卻留下大量垃圾。演講結束,看到大家用雙手熱烈鼓掌,便說:「請大家把鼓掌的雙手,用在撿垃圾、掃街道、做資源回收,讓我們這片土地變成淨土;垃圾變黃金,黃金變愛心」。上人一句輕輕的呼籲,住在臺中豐原的楊順苓小姐隨即起而行動,在鄰里之間推動「資源回收,贊助慈濟」。同年9月上人再度行腳至慈濟臺中分會時,楊小姐向上人說明落實環保的點滴。於是,慈濟人自此紛紛響應環保的善舉,從社區出發,在社會各角落從事資源回收,身體力行闡揚「惜福愛物」的觀念,並帶動左鄰右舍共同愛護地球。資料來源:慈濟全球資訊網https://reurl.cc/14Qol8(2020年8月13日檢索)

[21] 九二一地震時,草屯鎮公所毀損另地重建,此處即現今臺灣手工藝中心停車場。

[22] 簡棋煌:是草屯第一顆環保種子,初期他善用下班時間騎腳踏車沿路回收,後來全心投入還曾被民眾誤以為是拾荒者。他帶動環保總是靜靜地做,用最真誠的心感動他人。資料來源:大愛新聞https://reurl.cc/n05dM8(2020年8月31日檢索)

[23] 福元批發倉庫:現今「草鞋墩觀光夜市 、「寶島時代村」所在地。

[24] 草屯聯絡處:南投縣草屯鎮碧山路859號,原為慈濟志工莊雪娥家的建材行,由慈濟購下,作為草屯聯絡處。

[25] 草屯環保站位於草屯聯絡處旁,是利用921地震後的大愛村建材搭建而成,充滿環保概念,而當年入住大愛村的因緣,讓不少受災鄉親因此走入慈濟,現在也仍在這裡付出,持續用雙手守護大地。資料來源:大愛行https://reurl.cc/gmzyo4 (2020年8月31日檢索)

[26] 梁世建:草屯區慈濟志工。曾在2016年2月臺南地震期間,開著中型貨車,車上裝滿由住在集集的陳劉阿桂、陳麗珠母女所提供的五十箱蔬菜、水果超過九百斤物資送至臺南靜思堂;受母女倆的善舉感動,梁世建發心再送一百箱蔬菜,提供災民、救難人員和志工食用。資料來源: https://reurl.cc/EzZlNa (2020年8月29日檢索)

[27] 農村社區土地重劃主要為改善農村生活環境,促進土地合理利用。資料來源:內政部土地重劃工程處網站https://reurl.cc/j574kn(2020年8月19日檢索)

[28] 3月22日是「世界水資源日」(World Day for Water),節水、省水是目前永續水資源最重要的共識與共行,經濟部水利署為鼓勵及感謝全國各行各業落實推動節約用水,於2018年11月27日於中正紀念堂舉行「2018愛水節水表揚大會」,並特別頒發「節水公益獎」嘉許國泰人壽及慈濟基金會於主動投入節水行列,為節水工作共盡一分心力。在經濟部水資源局發行的《節水紀實》中,特別提到一處慈濟環保站做為節水的標竿,它就是位於南投草屯地區的慈濟南埔環保站。資料來源:蕃薯藤網站報導https://reurl.cc/5qlnLn(2020年8月19日檢索)

[29] 互愛、協力:為慈濟組織架構名稱,2003年,慈濟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,成員人數快速增加,有感於整體運作上仍有再調整的空間,證嚴上人提出了新的組織架構—立體琉璃同心圓、四門四法四合一。四合一的組織架構,打破了原本以組長、隊長為主導的模式,期待慈濟人在和氣互愛的互動中,人人都能合心傳承慈濟精神與法髓,人人都能協力付出大愛、攜手同行菩薩道。資料來源:《證嚴法師菩提心要》〈慈濟的故事(四十六) – 深入鄰里 琉璃同心〉https://reurl.cc/bR5OR6 (2020年8月19日檢索)

[30] 大愛媽媽,1998年開始慈濟大愛媽媽走入校園,這群大愛媽媽,他們有的人是退休的國小老師,有的是家庭主婦,他們的共同心願是希望傳達善的理念,端正孩子的品格教育。大愛媽媽利用小故事讓大家懂得大道理,大愛媽媽也利用了靜思語,靜思語告訴大家什麼是好事、什麼是壞事。大愛媽媽來到了好多個學校,說故事給小朋友聽,就好像幫小朋友、老師撒下了小小種子,當小朋友長大到出社會後,這些種子將會長大發芽,長成一棵大樹,影響更多人。資料來源:文山區大愛媽媽網站(2020年8月20日檢索)

[31] 1號PET(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)、2號HDPE(高密度聚乙烯)、3號PVC(聚氯乙烯)、4號LDPE(低密度聚乙烯)、5號PP(聚丙烯)、6號PS(聚苯乙烯)、7號OTHER (其他)。

[32] 1999年9月21日,凌晨1時47分15.9秒,芮氏規模7.3的百年強震震撼全臺。這場地震不但是20世紀臺灣本島最大的地震,更寫下臺灣地震史上傷亡第二多的紀錄:2,454人罹難,逾10萬戶住宅倒塌。資料來源:報導者網站,https://reurl.cc/N66aZq(2020年8月20日檢索)

[33] 將軍廟位於中潭公路邊,廟區分隔為二,以天橋相連接,此廟香火鼎盛,膜拜的信徒絡繹不絕,每年10月10日都舉辦祈安醮典,熱鬧非凡。由於神威遠播也常庇佑信徒心想事成,所以「酬神演戲」時常可見。由於信徒有感於文化工作的重要性,合捐款3千萬元興建文教活動中心,面積達2百坪,設施包括演奏廳、陳列館、圖書室、會議室等,完全以藝文活動為主,有別於一般寺廟的用途,是全省第一座有文教活動中心的寺廟。資料來源:南投光觀旅遊網https://reurl.cc/e885Xb(2020年8月20檢索)

[34] 任何一堆土壤或碎粒岩石,其各種粒徑之顆粒,分別各佔該堆土壤(或碎粒岩石)重量上的比例,稱為該堆土壤(或碎粒岩石)之級配。級配優良者,大、中、小之顆粒皆有之;級配不良者,其顆粒常集中在某一粒徑;殘缺級配者,含粗粒及細粒但欠缺中間尺寸之顆粒。資料來源: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、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https://reurl.cc/n07mqn(2020年9月17日檢索)

[35] 2009年8月4日,編號第8號的中度颱風在菲律賓東北方海域形成,按照國際協議,這個颱風輪到泰國命名,而泰文中的Morakot,原意是指綠寶石,就此被翻譯成莫拉克。雖然名字聽來很浪漫,可是,莫拉克最後卻在臺灣造成慘重的災情和損失。為此,到了2011年6月,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決議,把莫拉克永久除名於颱風命名庫。不少人提到莫拉克,首先想到的就是破紀錄的超大豪雨。在颱風橫掃全臺那三天,莫拉克一共帶來2854毫米的恐怖雨量,除了淹水及河川高漲之外,更造成堤防毀損、山崩、土石流等前所未料的複合式災情。資料來源:城市學網站專題報導。https://reurl.cc/Mdd79k (2020年8月20日檢索)

[36] 林邊鄉開闢於清代乾隆20年間,形成一個村落;西元1900年日據時代設林仔邊庄,庄內為林仔邊及七塊厝兩區;1920年地方制度改革,將七塊厝庄內之三西河及下廓割歸東港管轄,其餘村落改稱林邊庄;1945年本省光復,林邊庄改為林邊鄉;迄至1950年地方自治正式實施鄉長民選,因溪州地區(現在之南州鄉)提出分鄉要求,至1951年3月經省政府核准分為林邊鄉與南州鄉兩鄉。資料來源:屏東縣林邊鄉公所網站https://reurl.cc/0OOzGk (2020年8月20日檢索)

[37] 杉林大愛園區:由中央、地方政府與災民協調規劃,慈濟建造的永久住宅,從2009年11月15日動工。慈濟人秉承證嚴上人「用蓋自己家園的心,來為受災鄉親建造一間舒適又安全的家園」之理念,日以繼夜、挑燈夜戰地與時間賽跑,終於在「莫拉克颱風」肆虐後的的八十八天,完成一棟棟由鋼構、輕鋼構的雙併、雙層住宅家園,鄉親也在全球慈濟人祝福下,一批批搬進園區安居過生活。資料來源:慈濟全球資訊網專題〈用愛展現奇蹟〉 https://reurl.cc/Z77Q7A (2020年8月20日檢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