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述人物

安撫受驚嚇的心──王金福訪談紀錄

我1959年(民國48年)在臺中神岡出生,成長在兄弟姊妹眾多的家庭,有五位兄長及三位姊姊,我是老么。家裡世代務農,記憶中家境並不富裕,小學畢業,父親鼓勵我學一技之長,所以我在車行學習汽車板金,雙手常常沾滿油汙。看到同學背著書包讀國中、高中,甚至大學,那時候我很恨爸爸,為什麼我不能讀書,但是我不服輸,下定決心,一定要有點東西給人家看。

1978年我與潘淑惠結婚,未滿二十歲就當起一家之主,在汽車修配廠工作,月薪才四千多元,工作很辛苦。服完兵役仍然繼續在修車廠工作,前後做了十一年。我一直覺得做「黑手[1]」沒什麼錢可以開工廠,所以轉行做生意,到各傳統市場及夜市賣衣服、鹽酥雞。炸鹹酥雞的兩、三年期間,我一直覺得每天觸摸這些葷食,有些不能適應,所以才改做生意賣拖把、吸塵器和推銷香、樟腦油……每天都到市場去叫賣,用盡辦法推銷產品。

歡喜入門 利益眾生巧思接引

我認識慈濟是在1990年某一天,我們夫妻帶著一對兒女,到臺中的文化中心圖書館看書,剛好遇到慈濟基金會的講座。我心想有這樣的活動,進去聽聽看,當中應該可以吸收到一些精華。

文化中心地下室演講廳入口,兩旁的慈濟志工分別穿著西裝及旗袍,莊嚴的樣子深深吸引著我,覺得這個團體不是穿西裝就是穿旗袍,一定要高學歷或是很有錢,而這些都是我沒有的。當下我發了一個願——無論如何,我一定要參加這個團體,憑著一個資料袋和一卷證嚴上人的《緣起與展望》錄音帶,依著袋子上面的地址,我找到臺中分會,表明要加入慈濟,很順利地,我成為慈濟的一員。

我加入慈濟就開始帶慈濟列車,宗教一般給人的印象是嚴肅的,在車上來回十四個小時,除了心得分享,就是唱慈濟歌,我用比較輕鬆、快樂,能夠吸引人,使人融入的方式,例如曾經帶動過〈螃蟹歌〉:「螃蟹一呀!爪八個,兩頭尖尖,這麼大個,眼一擠呀!脖一縮,爬呀爬呀過沙河……」加上兩人猜拳的遊戲,互相按摩,緩解長途火車的辛苦。讓人覺得慈濟也滿好玩的,下次還會邀左右鄰居一起來。1993年元月,我受證為慈濟委員及慈誠兩種身分。

我學習用有形、有相的活動來吸引大家,以講故事的方式,才會讓人很專注地聽。所以我曾經用乾燥的瓠瓜,製作頭戴安全帽的人偶,順應潮流宣導騎車應該戴安全帽,以提醒大家重視生命的安全;也曾經在慈濟聯誼會上,我用飲料空罐及木頭自製一把胡琴,拉出美妙的樂曲,吸引了眾多與會的師兄師姊,欣賞響應廢物利用的音樂。我在做慈濟的過程中,想到「凡是利益眾生的事,就要去學。」所以運用很多的技巧。

無師自通 人有無限可能

1991年學校推動「校園傳心」活動,那時候我開始學習布袋戲。我不是去黃俊雄還是李天祿那裡學的,而是無師自通,自己摸索創作。一開始時是想用慈濟委員、慈誠的衣服,還有一般的便服,說慈濟的故事。當要做布袋戲衣服的時候,我直接拿布偶到裁縫店,告訴老闆這是辦活動要用的,請老闆幫忙做布偶的衣服,老闆直接就說:「這麼小很難裁製。」他以那是小孩子玩的東西,就拒絕了我。

我再找另一家西裝店,說要做西裝,老闆很有禮貌地請我坐下。因為老闆很熱情地倒茶,端出水果來要我先享用,卻讓我沒有機會向他事先說明。當老闆拿布尺要量我身材的時候,我從口袋裡掏出一個布袋戲偶說:「麻煩你幫我做這個布偶要穿的西裝。」老闆很生氣,以為在消遣他,當場我又被拒絕了。

我連續被拒絕,感到很沮喪,突然間想到以前常開著九人座的車子載師兄、師姊訪視及出勤務,常要我繞道到臺中市水湳陳錦文師傅那兒,量製旗袍或拿旗袍。所以已和陳師傅認識多年,抱著試一試的心情找上他。我向陳錦文師傅表明是要辦慈濟活動用的,他卻高興地表示:「好!好!好!沒問題,我來做,還想說沒機會為慈濟付出呢!」

之後,我在學校、社區,甚至往返臺中、花蓮的慈濟列車上,以布袋戲說慈濟邀會員。經過多次的練習之後,1993年元月我受證慈濟委員及慈誠的當天,在臺中分會我用1991年中國大陸發生華東水災後,慈濟投入勘災與賑災的戲碼自導自演,聲音可以互換成小孩、大人到老人,可男可女,以及大陸鄉音的普通話及臺灣式的中文。

上人在現場問:「現在到底有幾個人在演?」活動組報告上人「有四個人」。一個人演兩尊布偶,臺前是八尊布偶對話。上人又問:「那不就是一個人講一種話?」林美蘭告訴上人:「只有王金福一個人在對話。」事後,我向上人分享,將製作布袋戲偶衣服,讓西裝店老闆以為在消遣他,被拒絕的過程上人聽了之後會心一笑,我也很高興能受到上人的肯定。

慈濟像大學 學習轉念心開闊

慈濟就像一所社會大學,教育多元化,很充實化,我反而覺得沒有高學歷,才能放下身段,用高度的學習力,吸收更多的經驗。我很感恩來到慈濟,上人沒有看輕我,也能與富貴之人平起平坐。心念一轉,我已經不再那麼在乎學歷,也不再怨恨爸爸了。

參加慈濟的前五年,我的工作一直不順,也感恩因為不順才有時間做志工。我太太淑惠也沒有因此而阻止我,反而協助我做生意,照顧好家庭,幫忙收善款,讓我無後顧之憂。俗話說: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」,而我們這本經念得還滿順的。

1993年至1996年這三年的時間,我在全臺各地擺攤做民俗彩繪。生意真的不好做,因為人不能一餐沒飯吃,但是不一定每天都要觀賞藝術品,從中體會到「藝術不能當飯吃」。

我當時在賣東西,又要顧一家溫飽,都先想到這工作會不會影響我做慈濟?因為我愛做慈濟。後來一位師姊的哥哥跟我介紹金字塔能量水機,當時能量水機才剛開發,我使用後覺得很好,沒有騙人。而且推廣時間比較自由,不會影響我做慈濟,所以我專心推廣,收入才穩定下來,家境才慢慢改善。

有一次,上人到臺中分會,我帶淑惠去參加「感恩時刻」,會中我向上人報告:「以前我家師姊不太會煮菜,後來在香積組學到不少素食料理,回到家也能做出一桌圓滿的素菜餚讓家人享用。」上人問我:「你師姊有來嗎?」我請淑惠站起來讓師父看一下,我記得當時上人對淑惠說:「妳不是只煮給妳家人吃,還要出來煮給更多人吃。」上人輕輕的一句話,讓她一直定位在香積組,也受證為慈濟委員。

九二一救援 駐站豐原向陽永照

1999年9月21日凌晨,我兩眼惺忪,感覺床左右、上下搖晃。我和太太趕快起來,也趕快叫醒女兒和兒子,地震還在搖!趕快跑出去,不敢待在家裡。二十一歲的女兒已經就業,十九歲兒子還就讀僑光商業專科學校,他們都能照料自己。我們住在神岡的巷子裡,車子一定要先開出去,萬一房子倒了阻到巷子,就出不去了,沒有車子等於沒有腳。我和太太淑惠開著車子到距離不到一公里的神岡圳堵示範公墓,我心想:「一定有災難,要趕快準備救災」,可是也不知道要去哪裡?

我趕緊打開車內的收音機聽一聽,哇!收音機裡傳來卓蘭有很多災情,我想從東勢趕到卓蘭,但是在豐原就進不了東勢了,只好折返從后里貓仔坑(仁里村)進入東勢再轉卓蘭。清晨五點多,車子到了卓蘭。卓蘭災情很嚴重,廟的拱門都倒下來了。到了卓蘭衛生所與警察局旁邊,有一個小小的醫護站,很多傷亡的人都被送出來。因為我跟淑惠都不是醫護人員,又沒辦法做什麼;想再進去苗栗內灣,可是途中路都隆起來了,也到不了。我們聽到收音機報導說,豐原的「向陽永照」整棟樓倒了;既然這樣,我們趕快回來,看看有什麼需要幫忙的。

我們整夜沒時間闔眼,早上七、八點到了豐原圓環東路,「向陽永照」十二層大樓橫臥在向陽路上,阻隔了往來的交通。傷亡的人一直被救出來,救護車不停地來來回回急送傷患。很多阿兵哥已經在圓環東路與向陽路路口,當時我看,這邊工作很多,要負責聯絡、安撫、分配物資……現場需要很多志工,我跟太太淑惠就留在現場,當時,慈濟在豐原有體育場及廣福宮兩個主要救援服務中心。我們就在圓環東路與向陽路路口這裡設立一個關懷站,是豐原的一個駐點,和國軍、消防隊等一起救災。

接近中午,很多左鄰右舍開始送吃的來,就說:「這些打火兄弟、阿兵哥、救災的人,大家一定餓了!」很感動喔!有人煮了一盤水餃,端過來說:「我家就只剩這些水餃而已」,還有半條的可口奶滋餅乾,他們也拿出來了。家裡有的東西都送來了,大部分都是熟食,還有礦泉水……有人送物資來,我稍微看一下、點一下物資,才有辦法在現場分配。像礦泉水用不了那麼多,我請他們直接載到豐原體育場;就這樣,晚上差不多七、八點才回家休息。

回到家身體疲倦不堪,因為整夜、整天沒闔眼,我倒頭就睡。隔天醒來,轉頭告訴妻子淑惠:「我們再去吧!」感覺有事情要做,早上七、八點,我們再到關懷站那裡,連續駐站一星期。

愛心人人有 共度苦難無分別

災難起,悲心也被喚起。第二天開始,很多人送東西來,甚至連黑社會也來捐東西。他們開著車來到路口,「砰!」四位壯漢下車關門聲好大聲。我只要看到車子來就過去接待,「請問是要……」他說:「我們要捐東西啦!」我說:「哦!這樣啊!東西在哪裡?」他說:「有東西在車子後面那邊。」

當時我呼叫大家一起搬一搬,他搬了兩箱的礦泉水,還有四條餅乾、三罐果汁,另外還有一個箱子裡面裝了果汁跟餅乾。收到東西,我例行性檢查、清點,確定是要放在現場,還是要分類送到體育場去。打開之後,發現一個東西,在現場用不到,我跟他說:「大哥,大哥!這個東西這邊暫時用不到,其實也都用不上,你們可不可以拿回去?」大哥說:「都是要捐給你們、捐給你們……」我說:「我們真的用不到,你來看看!」當時有警察,還有國軍。我們把箱子裡的果汁及餅乾拿出來後,他過來看,發出「噢噢噢……」的笑聲,原來是把槍都捐出來了!他們趕緊將槍連箱子搬走上車離開。

9月24日是中秋節,有一家餐廳事前準備了預訂慶祝中秋晚會用的食材。因為停電,冰箱不能保存食材,他們載來一車的餐點。這裡有阿兵哥、消防隊員及救難隊員可以吃,所以全部留下來,我請他們有空檔輪流過來吃,我對大家說:「趕快吃、趕快吃,把那些東西給吃掉了,惜福……」我們慈濟也在附近廣福宮煮熱食,也會送便當過來,所以消防隊員開玩笑說:「今天吃素食配牛肉!」餐廳送來的都有一些肉,我說:「沒關係,你們高興就好!」

不用怕 他們會謝謝你

灰濛濛的天空,現場有上百位的阿兵哥參與救災。他們才二十出頭,也都是爸媽心中的一塊肉,是父母的心肝寶貝。來當兵,長官叫他們進去救人,就得進去,不可能拒絕,一定得做;做的時候雖然害怕,還是要做,不做又不行;結果進去救人,因為驚恐,每個人出來的時候臉色都發白。抬往生者出來,怕啊!他們恐懼呀!眉頭緊縮,一副愁眉苦臉。送過來的餐,有的有吃,有的好像沒吃,我心裡想:「如何讓他們安心?」

剛好,家裡有一包念珠,還有幾百張觀世音菩薩法像的卡片,背面是類似銅雕印有《波羅蜜多心經》[2]。因為我們常常去訪視的時候,也會帶去跟人家結緣,所以一次都買很多備用,九二一那時候也派上用場了。不是發給就好,還要跟他們心靈分享。

我先向連長報備:「報告連長,想跟弟兄們聊聊天,可以嗎?」他說:「你要聊什麼?」我說:「沒有啦!我看他們都很害怕,我想跟他們聊一聊,讓他們能夠寬心。」他看到我是慈濟人,他就說:「好啊!好啊!你跟他們講講話。」

他們坐在地上休息,空檔的時候,我就跟他們講:「各位弟兄們,大家都辛苦了!我知道每個人都很虔誠地參與救災,也就是有人需要的時候,我們就去幫助他。當你把一位往生者救出的時候,他已經沒有辦法跟你對話了;不過,他的內心一定非常感恩,非常地謝謝你,所以我們不用害怕。我們幫助別人,對方一定會感恩我們;就像幫助人,也像送人禮物的時候,對方一定講『謝謝』。不過,往生者沒辦法跟你講這些,其實在冥冥之中,他非常感謝你,甚至他會保佑你,我們都不要害怕,因為我們在做好事。做好事的人,他們絕對不會傷害我們,或者是讓我們害怕,可能是我們心裡有一些作用。」阿兵哥還是沒有笑容,一樣愁眉苦臉。

我繼續又對他們說:「不過,今天我也要送你們禮物,什麼禮物呢?每人送一串念珠。如果害怕的時候就唸『阿彌陀佛』;如果你是基督教、天主教,就唸唸你所信奉的『主,阿門』,或是你所信奉的任何宗教都可以。還有這一張是《波羅蜜多心經》,你就放在口袋,這個有觀世音菩薩像,所有的宗教都是一樣的,都是讓人心能安定。」我說完,就每個人都發給一張,阿兵哥拿到的時候,就放在心口上,拍一拍,好像很安心了;而且馬上把念珠戴在手上。那時候連長、排長在旁邊看,也都沒有講什麼話。

阿兵哥原本好像犯沖一樣,黑黑暗暗的臉,這時我感覺他們臉都亮了起來,接下來的餐都吃光光;我想阿兵哥的心應該是安住了。

幫孩子轉個念 「賣驚」就免驚

一星期後,我到東勢深入災區訪視、發送物資,將近半個月。約一個月後,十月中旬起,災區學校漸漸開學了,他們在臨時的帳棚裡上課。老師們知道我有布袋戲的專長,要我一起到學校關懷。

我在災區學校走透透,我有去臺中的新社國小、石岡國小、東勢國中、東勢國小、豐東國中……以及南投的埔里、國姓、竹山,幾乎慈濟所援建的學校我都有去,甚至很深山的竹山鎮社寮國小及埔里鎮的桃源國小,有的學校學生、老師及校長總共才幾十個人。我走過帳棚式、組合屋型學校,也去過糧倉的教室,發揮我的創意與發想,與災區小朋友互動。

那時候我跟中山醫學大學的黃俊銘老師常常合作,他講心靈講座,我跟小朋友互動。我平常在環保站裡,回收一些絨毛娃娃玩具,經過整理一下我都會帶去。剛去時,帳棚裡孩子沒有笑容、無精打采,還有一臉驚恐的樣子,給我的掌聲很遲鈍。

我用閩南語對話以布袋戲飾演「阿弟仔」與「屘叔公」的戲碼開場。用這兩位主角的閩南語對話讓孩子理解我要傳達的訊息:「阿弟仔,你會『驚』嗎?」「屘叔公,我很『驚』吔……」

「其實我都不『驚』!我把『驚』都賣了!」

「『驚』是怎麼賣?我有聽說『收驚』,但沒聽過『賣驚』!」

「把『驚』都賣掉,換高興、平安、快樂、自在、感恩回來啊!」

「原來『驚』可以這樣子!我以後都要說我『袂驚』、我『袂驚』,我把那些『驚』都賣,我都不要留了,都不要放在心上,我的『驚』都沒有了!」

這時候孩子漸漸有笑容了,偶爾會發出笑聲。我又繼續說:「各位小朋友,現在我都把『驚』都賣掉了,等一下也要將你們的『驚』都賣掉喔!」我要他們轉一個念頭,其實就在環扣上轉一個念而已,不需要驚慌的!

創意扮主持 用Call in說感恩

布袋戲之後,接著我說:「今天為各位開闢一個特別的節目,什麼特別節目呢?」譬如在南投縣竹山鎮的社寮國小,就說:「我們現在連線到『社寮廣播電臺』,右手舉起來,大家一起來調整收音機喔!」

「ㄘㄘ ㄔㄔ ㄘㄘ ㄔㄔ……還沒轉到……一起再轉……」

「ㄘㄘ ㄔㄚ ㄔㄚ……ㄓㄓ ㄔㄘㄘ……『黑矸仔標驚風散』……我們是『社寮廣播電臺』,沒有廣告的,再轉再轉……」

「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!這裡是『社寮廣播電臺』。今天為各位開闢的節目叫做『感恩時刻』,怎麼感恩呢?其實我們平常都有一分感恩的心,要感恩誰呢?感恩我們的父母、感恩我們的爺爺、奶奶,感恩我們身邊所有的人,還要感恩我們的老師,還要感恩我們的同學,跟大家天天在一起,讓我們非常地快樂。」就這樣,我扮演著廣播電臺主持人。

「所以在這個感恩的過程當中,或許心中有很多的話,沒有辦法跟身邊的人講的時候,你可以透過『感恩時刻』節目,你可以Call in進來;當你Call in進來之後,就可以說出,你對某某人的感恩。對你的老師、阿公、阿嬤,對你的朋友,甚至你的爸爸、媽媽、阿姨、叔叔、伯伯……都可以跟他講感恩的話。」我引導孩子怎麼玩這個活動。

「如果當你有Call in進來的時候,會送你一份精美的紀念品,我們都有為各位準備囉!現在準備開始Call in囉!請打電話過來。」我鼓勵孩子參與這項活動。

「當你舉手的時候,就等於打電話過來了,我會邀請你,你就上臺!」麥克風他一支,我一支,我會說:「小朋友,你要感恩什麼人呢?」

上臺的小朋友說:「我要感恩我的阿嬤!因為阿嬤每天都照顧我,她每天都幫我洗衣服,還有教我很多做人的事。」我回應他:「真的喔!你現在如果對阿嬤講一句感恩的話,阿嬤會聽見喔!」

我又說:「因為透過廣播電臺的頻率,會跑到你家裡去,要不然等一下,你可以打電話問你阿嬤,『我剛剛跟妳講:阿嬤,我愛妳,妳有沒有聽到?』阿嬤就有聽到了。」孩子問阿嬤的當時,他的阿嬤就聽到了。透過這樣的一個方式,跟小朋友們互動。本來是沒有人要分享的,大家會害怕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,有分享的就送一個玩具給他,因此很多人上來分享,孩子們一個接一個上臺。「我感恩我的爸爸,因為爸爸辛苦地賺錢啊!天天都為我們那麼辛苦,所以我要感恩他。」「我要感恩我的媽媽……」就這樣一直引導,他們講很多感恩的話。小朋友講出來,其他小朋友都在聽。現場不會有人吵,大家都安靜地聽。

團體心靈療傷 說出心中的痛

有一個女孩舉手,上來了,面容凝重,在臺上很久不講話。我就說:「小朋友,妳要來感恩誰啊?感恩爸爸還是媽媽,還是……」因為我不知道她要感恩誰,一直引導著。她突然飆淚,放聲大哭:「我爸爸、媽媽被地震壓死了……」這時空氣瞬間凝結。

我跟她說:「真的喔!我很能理解妳現在的心情,是不是很想念爸爸、媽媽?雖然爸爸、媽媽現在不在了;不過,在妳的生活空間,或許他們都陪伴在妳的身邊,一定要用感恩的心,要活得更快樂,每天都要很快樂。」

女孩的哭泣聲漸漸停了下來,我再接著說:「現在妳跟誰住在一起?」孩子說:「我跟阿嬤住在一起。」

我說:「阿嬤一定很愛妳喔!」她說:「對啊!我阿嬤很愛我。」我趕緊說:「所以妳要不要跟阿嬤聯繫一下,我們來感恩一下阿嬤;當妳感恩阿嬤的時候,爸爸、媽媽在天上都有聽到。妳在感恩他們的爸爸、媽媽,所以妳要不要跟阿嬤講?」她說:「好,我要感恩我阿嬤,因為我的爸爸、媽媽已經不在了,她一直都很愛我、很照顧我;所以我很感恩我的阿公、阿嬤。」

我又繼續說:「雖然他們都不在了,不過,他們不是故意要離開妳,因為天災,所以沒辦法。因此我們還是要活得快樂,來回向給爸爸、媽媽;把書讀好讓爸爸、媽媽在天上安心——知道我的孩子是最優秀,我的孩子是最棒的。各位小朋友你們說對不對?」所有的孩子大聲地回應:「對……」

我就是透過這樣的活動,讓災區的孩子講出心中的想法,並且站在她立場,引導她說出深藏在內心的哀傷。一開始老師要他們用掌聲歡迎我,他們的掌聲很遲鈍,有氣無力,因為他們整個氣場跟磁場都很低落。透過Call in的活動方式,引導孩子將恐懼的壓力釋放出來,也是一種心靈療癒。從個人療法的過程當中,引導成團體療法。大家的處境不一定都一樣,一定要這樣去帶。小朋友玩得很快樂,我也很歡喜。當我要離開的時候,他們高聲地喊:「金福師伯,感謝您!感恩您!」每個人臉上都變得很歡喜、很快樂。

多語版歌曲 炒熱互動氣氛

地震後,全球慈濟人發動募心募愛,挹注經費建設希望工程學校。兩、三年間,我們陸續到重建的學校,像第一所動工的臺中縣(現臺中市)豐東國中,參訪團體絡繹不絕,我們會前往接待。來自全球的慈濟人到達時,我會用不同國家,用不同的語言,跟大家互動,用一首歌曲就全包了。

「來到慈濟尚歡喜,慈悲喜捨來學起,做人謙虛、縮小自己,實在是福報無底比……」這首〈來到慈濟最高興〉,我會將原版的閩南語,隨著不同參訪團體改唱成客家版、英文版、日文版,甚至韓國版,很多版本,有時候他們也會點「包青天版」的。我在現場盡情發揮,炒熱現場氣氛,開始說慈濟。

我常會講:「全球有好幾十個國家都有慈濟人,是真正的日不落。現在在臺灣參訪的時候,國外有很多人在睡覺;當他們起床在做事的時候,我們可能已經休息了。所以慈濟常轉法輪,一直都在運轉。」

付出專長 補位錄節目

九二一後半年內,我們夫妻倆都沒有在工作,因為也沒有要裝能量水機,我們在災區服務站裝設能量水機給大家使用。我們每天就是往災區跑,太太淑惠做我的音控。我們自備一組音響,還用MD[3]自製音樂光碟,以及無線的麥克風。

走過九二一災區與希望工程學校,讓我的臺風更穩健。2001年9月17日納莉颱風[4]侵襲且滯留臺灣長達約四十九小時,為臺灣帶來強降雨,導致大愛電視臺許多資料帶淹水受損。大愛臺節目不能停,2001年9月下旬,我突然接到大愛電視臺一位先生的電話,對方說:「想要請你幫個忙。」我想:「幫個忙」是很簡單,沒有關係;他們需要緊急開闢一個新節目,請我演布袋戲。

他們從臺北專程到我家來看我收藏的一些木偶,就這樣由三張壁報紙草創開始,白色、黃色及藍色壁報紙交替為背景,有時候我家就是背景,在我家就錄了九集節目,很快地,三天內就已經在電視臺上映。之後,他們找到松山聯絡處的十六樓作為攝影棚。所以我當時在臺北租房子住了三個月,因為每天都要趕錄製。

有趣的是,除了節目一直繼續錄製以外,因為還有很多時段都沒有節目,必須想辦法做節目。曾經借了臺灣電視公司的攝影棚,做現場直播的節目,每說一句話,全世界都聽得到,一說出口必須都是正確的。大愛電視臺的一位主持人,節目中就問我:「王師兄,你布袋戲是誰教你的?」我就回答:「我的布袋戲都是跟上人學的。」說跟上人學的,講完就「進廣告」!

我以為慘了!上人哪有教布袋戲?廣告後「5、4、3、2、1」,又進來節目現場了。

那位主持人繼續問我:「剛剛師兄您有提到,布袋戲是跟上人學的,上人有在教布袋戲嗎?」我說:「是啊!布袋戲是跟上人學的,我將上人的靜思語,還有上人的法,融入在布袋戲之中,與人家結好緣。」「哦!原來是這樣!」主持人就這樣說了。現場都是讀秒的,一說錯話,全世界都知道了。

常幫個忙 一直不斷做下去

接著我與蔡青兒做《大愛ABC》[5]教學節目,蔡青兒跟我的木偶對話,教英語。我是坐在下方,兩隻手撐著木偶,我的人跟手不能被觀眾看見。木偶的身體在臺上要一擺一擺的,一場十二分鐘的節目,錄下來要半個小時,甚至一、兩個小時。那個手就像檸檬,很「酸」(閩南語,痠)!還是要忍耐。有時候忍耐到很累的時候,導演突然說:「等一下!我們再來換個角度。」我只好再撐著,實在很痠,只好當做復健忍著。

因為兩尊木偶一起對話,各個角度都要錄到,這邊錄完再換另一邊,這個木偶說完換另一個木偶講;再遠一些再說一次,再近一些……往往都要四、五遍之久。如果不小心位置移動了,就會跟之前所錄的畫面不對稱,不對稱就慘了!還得重來,所以都要非常小心。如果碰到哭劇,一次哭一段要哭四、五遍,就像瘋子一樣。

做《大愛ABC》節目的時候,心裡就在想,這些閩南語俗語、俚語,四句聯……也可以收集起來,另外開一個新的節目,應該也不錯。慘了!一個星期後,總監姚仁祿邀請蔡青兒,到新開的靜思書軒當店長,等於抽走了女主角,後來這個節目就收起來了。

製作人又告訴我:「師伯,上個星期不是聽你說,可以改變一個形態,你這些布袋戲,不用女主角,我們自己來就好了。」我看他們真的有困難,也很有誠意,所以就答應了。就剩下我一個人講故事,那些題材都來自於慈濟志工的故事,濃縮成半小時或一小時,以木偶戲演出。

接著,我找上林義澤[6]師兄,他在臺中採訪很多人的故事,我向他拿腳本與本尊相見歡,進行編劇,開始寫腳本,就是接下來的《大愛鹹酸甜》[7]節目,補足大愛電視臺節目的空檔。演一段時間之後,大愛臺要再開一個新節目,他們又說:「師伯,還要請你幫個忙。」我聽到「幫個忙」,手腳都發冷,我無可奈何就說:「好啦!好啦!」我特別問他們什麼時段?不要跟《大愛鹹酸甜》節目衝突。他說:「不會,《大愛鹹酸甜》排在星期二,現在的節目就排在星期一」,一次錄三集,就是《映像志工社區報導》節目,由我跟鄭春玉師姊一起主持。就是用一尊布袋戲,加上我們兩個,是介紹在各社區慈濟人文真善美志工[8]所錄製的影片。

之後,因為大愛電視臺重整節目轉型,節目就停播,我就休息了。不到兩個月,我又接到電話:「師伯,現在要請唐美雲唱歌仔戲演繹《論語》,想用布袋戲做開場。」我也答應了下來,就是《智慧人生》節目。一開始給我唐美雲的腳本,他們還交代我:「師伯,唐美雲所講的一句或一段話,你不能用在布袋戲裡面,而你要用另外一種說詞套進來才可以,不然就是破梗了。」所以我要無中生有。

首先我要熟讀論語腳本內容,選用角色,還要自導、自編、自演,編好一分鐘的木偶劇,必須與論語主題吻合。都要剛好一分鐘,如果差幾秒,我就用情緒、語調的快慢來調整,不能隨意加油添醋,否則就得重來,這真是高難度。曾經一天有錄製二十五集的紀錄,後來演六十五集。

當時需要資源的時候,任何點子都要一直變出來,頭腦就要不斷地想,因為需要啊!隔天要演的內容,有時候晚上九點腳本還在寫,要讓我看到內容,內容裡有什麼樣的角色,每增加一個新角色,還要增加它的劇情。有時候還突然間告訴我,第幾集的角色,什麼時候才要演,艱難程度是我不曾遇過的。

有時候星期五拿到腳本,星期六、星期天回臺中,就拜託師姊幫忙做木偶的衣服,還好師姊總是很幫忙,一直趕製。到星期一要錄影的時候,木偶的衣服已經有了。如果需要道具,我們就到臺北的饒河夜市找,那裡有很多小禮物,像削鉛筆機、小支的電話……比例剛剛好,不然的話,就做不起來了,所以從無到有,一直都在想辦法。

當時需要的角色就想辦法買,或是請人家雕刻,不能只有那三尊,一定要一直增加,差不多要四、五十尊去替換,有老的、有年輕的、有各種幹活的,都有他們的特色,連服裝都很講究,鞋子也要適合場所穿著,有運動鞋、皮鞋、高跟鞋……木偶也要跟流行走;還有其他道具,有六棟樓房,像阿弟仔的家、甜甜的家、屘叔公的家、阿肥的家……我的布袋戲偶及道具,當時在中國電視公司隔壁,臺北市南港區東新里重陽路一百二十號成立一座博物館。有些木偶及道具,就擺飾在大愛電視臺各樓安全梯的玄關。

演戲真的非常地辛苦,這些甘苦都是為了一種使命感,有時候靜下心來會想,我這樣是何苦呢?我這麼累是為什麼?還需要在臺北租房子,因為今天錄明天還要錄,不可能臺北、臺中天天來回跑。就是為了一句話「幫個忙」,如果在緊要關頭抽身,他們怎麼找人?不是我多行,他們要找一位同樣的人是很困難的,因為怕耽誤,所以就一直做下去,持續有四年之久。

當備胎 把握因緣隨時補位

長久以來,我沒有做大生意或是開工廠,但是我發過願,將來有比較好的收入,我的第一個一百萬,就是要為妻子淑惠圓滿慈濟榮譽董事。在大愛電視臺節目休息一段時間之後,推廣能量水機工作漸漸好轉,收入也穩定下來,所以2004年7月終於如願,為淑惠圓滿榮董,這分心意是對她最大的疼惜與祝福。

2005年豐原靜思堂成立後,淑惠由原來的臺中分會轉到豐原靜思堂廚房,為大家備餐點,更加熟練香積的各項事務。2009年她開始承擔豐原區和氣二香積幹事,而我接活動組幹事,隔年我接人文真善美幹事做到現在。我總覺得每個人都要作個備胎,猶如一輛車,哪個功能有缺,就隨時補位。

在慈濟,我一直很知足、很感恩。九二一地震,讓我想到「人生沒有什麼好計較」,只要一口氣還在,你要做什麼都可以;可是如果無常到來,一口氣不在了,就什麼都沒有,人生也就結束了,所以真的要把握任何的因緣。

【註釋】


[1] 黑手,指汽車修護師傅。

[2] 《波羅蜜多心經》,即《心經》,通稱為《般若心經》,乃是整個大乘佛教的心要,也是大乘佛法中般若思想的中心,它也是《般若經》的中心。《心經》有七種漢譯本:《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》姚秦•鳩摩羅什譯、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唐•玄奘譯、《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唐•摩竭提三藏法月譯、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唐•般若共利言等譯、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唐•智慧輪譯、《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宋•施護譯、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(敦煌石室本)法成譯以上七譯,現均收集於《大正新修大藏經》第八冊。《心經》是通攝大小三乘法的總綱,可以當作佛法概論來看。資料來源:七葉佛教書社《心的經典——聖嚴法師講心經》,http://www.book853.com/show.aspx?id=137&cid=84&page=3(2019年9月27日檢索)。

[3] MD Player在1992由SONY推出。MD是MiniDisc的縮寫,是一種專為唱片出版業界設計的磁光碟儲存媒體。MD的物理介質是一張160MB(數據模式下140MB)的小碟片,大約能夠存放74分鐘的音樂,並且可以無數次的重覆抹寫音樂數據。資料來源:2019年5月17日,Business Digest FB,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usinessDigest.io/posts/447969826014675/(2020年3月16日檢索)。

[4] 納莉颱風,為200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六個被命名的風暴,納莉颱風創下滯臺時間最久,臺北、新竹、嘉義最大單日降雨紀錄,由東北至西南侵台之怪異路線、四度增強減弱、警報次數最多等多項紀錄。由於颱風停留時間過久及其貫穿的特殊路徑所致,臺灣地區降下豐沛雨量,造成北臺灣嚴重水患,多處地方單日降雨量皆刷新歷史紀錄。臺北市捷運及臺鐵臺北車站淹水,部分山線、海線及花東線中斷;多處地區引發土石流災害;近165萬戶停電;逾175萬戶停水。共有94人死亡,10人失蹤。全省有408所學校遭到重創,損失近8億元;工商部分損失超過40億元;農林漁牧損失約42億元。資料來源:中央地質調查所,2001年9月18日,臺灣地質知識服務網〈納莉颱風〉,https://twgeoref.moeacgs.gov.tw/GipOpenWeb/wSite/ct?xItem=139225&ctNode=1243&mp=6(2019年9月27日檢索)。

[5] 《大愛ABC》,十二分鐘的兒童英語教學節目《大愛ABC》,由菲律賓慈青蔡青兒教英文、慈濟志工王金福藉由布袋戲偶串場教閩南語及俚語;節目中除了語言教學,也有故事劇情,讓小朋友從戲劇、表演中體會做人做事的道理。王金福所擅長的布袋戲無師自通,連布偶也是親自縫製。資料來源:2019年1月23日,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【志工早會/大愛行】〈掌中人生〉,https://daaimobile.com/volunteer/5c47e8e2a23bf200067dc971?from=LINE(2019年9月27日檢索)。

[6] 林義澤,由軍職投入媒體業,再進入慈濟大學社會教育推廣中心講授生命美學的課程,並透過廣播與無數的聽友結緣。此外,他透過部落格分享格言佳句。資料來源:勤益科技大學,服務學習平台,http://service.ncut.edu.tw/activity_detail.php?recordID=8(2019年9月27日檢索)。

[7] 《大愛鹹酸甜》,王金福在大愛電視臺繼《大愛ABC》節目之後,以閩南語、俚語,用木偶劇敘述志工的故事。

[8] 慈濟人文真善美志工,在日常中,肩負著記錄慈濟故事的使命,絕多數都是素人,也是白天要上班,假日參加活動,晚上在忙完家務後才開始挑燈夜戰、整理資料。這每一顆跳動的心,都懷抱著貢獻自己,為社會留下更多美善。資料來源:慈濟基金會FB,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zuchi.org/posts/1774950312519151/(2019年9月27日檢索)。